我先說一個故事,說說AKG便攜耳機的脈絡。AKG原先是沒有便攜耳機的,只做一本正經的、音質優(yōu)先的發(fā)燒耳機和監(jiān)聽耳機,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2006年。2006年AKG決定進入便攜耳機市場,其第一代產品是兩款:開放式的K24P、封閉式的K26P,稍后又增加了一款封閉式的白色款K27i。這三款耳機的評價都很好,也很暢銷。下圖是K26P和K27i的合影。

過了一段時間,AKG把24、26、27三個型號停產并更新換代了,新型號同樣是三個:開放式的K412P、封閉式的K414P和K416P。下圖是第一代開放式便攜耳機K24P和第二代K412P的合影?梢钥吹街饕菗Q了個顏色,聲音方面有細微差別,但本質不變,價格也差不多。

AKG的第三代便攜耳機,就是很多人熟悉的開放式K420、封閉式K430和K450這么三款。可以看出AKG每一代推出的便攜耳機,都是3款并列,其中一款開放式、兩款封閉式;仡檭r格,我們可以看到AKG的第一代、第二代便攜耳機的定價都很合理,但從第三代開始,上市價格飆漲,比如K450上市價格漲到千元(第一代K27i的上市價格僅四百多元),還到處可以看到說它是“千元內較強耳機”的槍文,而實質音質水平呢?比起四百元的前代型號并沒有提升。較近K450價格又大幅跌到了400元,其實這是它的正常合理價格,而并不是什么“福利”。上市時的定價才是“暴利”。再舉個例子,我曾經對比過K24P、K412P、K420三代開放式耳機,結果還是較喜歡第一代K24P和第二代K412P。那倆耳機假如能淘到很便宜的2手,真是很值的,2百多價位沒有什么可挑剔了。
現在的AKG便攜耳機,可以說型號空前繁多、顏色琳瑯滿目,設計越來越多大膽和新鮮,但是核心的聲音,卻是越做越爛,離AKG的標志聲音,距離越來越遠。倒回去看,很諷刺的一點是,2006年的K24P、K26P,那兩款便宜到只有兩三百元的耳機,事實上是AKG較有性價比、聲音設計較成功的便攜耳機?纯聪聢D中的AKG Y50耳機,可還有一點點當年AKG的影子?當然,從某個角度說,這是一個老牌子在“煥發(fā)第二春”,但是這個品牌以前所秉持的一些核心的東西,在Y50耳機這樣的產品身上,是毫無蹤影了?粗@樣的一個耳機,我覺得它不是AKG,是任意一個時尚大膽的新耳機品牌。有時我禁不住想,為什么AKG不搞一個副牌呢?把這些和AKG傳統毫無關系的耳機都轉到副牌去賣。品牌還是要講統一形象的,那些AKG專業(yè)監(jiān)聽耳機,和Y50這樣的耳機,完全南轅北轍,天壤之別,它們如何能統一在AKG這面大旗下呢?

類似的情況我們還可以在森海塞爾的便攜耳機身上看到。森海當年的兩款便攜式耳機——開放式的PX100和封閉式的PX200,這“雙雄”,可以說叱詫風云,巧妙的設計和收納方式,比較自然的聲音表現,在風頭上可以說更壓過AKG的K24P和K26P。特別是開放式的PX100,可謂低價位便攜耳機的一個經典,聲音的自然度令人難忘。它們之后的森海低端便攜耳機,設計五花八門、顏色大膽新鮮,但聲音方面,又有哪個超越了PX100呢?根本沒有。當今很熱的森海大饅頭、小饅頭、Urbanite系列,價格不菲,商業(yè)表現成功,但其實際聲音表現,可說不符合其身價。森海低端耳機方面,歷來喜歡把聲音搞得比較“溫吞”,而到了大小饅頭身上,更是溫吞過頭,變成類似“隔膜”的聲音,價格還賣得很高。幸好當今的便攜耳機市場,基本是不看聲音論英雄的,就看設計、外觀、色彩等元素。這種審美和消費趣味早就了一批價格高、聲音次而商業(yè)上成功的耳機。
這也正是當今便攜耳機市場的那些大牌們無法在聲音上超越前代經典產品的關鍵原因所在。自從耳機界出了個“魔聲”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商業(yè)成功,游戲規(guī)則就被顛覆了。聲音變得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色彩、設計、時尚潮流元素、是明星佩戴的示范效應。在這樣的背景下,K24P、K26P、PX100、PX200等多年前的古董,成為聲音上、性價比上難以逾越的經典。
當然我們還有更古老的古董:比如美國Koss的PP耳機,問世已經30年,居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地混到了現在。這是一個Classic的設計和聲音,從反面證明了如果野心不是很大,一個優(yōu)秀的設計是可以一直賣下去的,而不是隔幾年非要改一個型號名。還有美國Grado的SR60,盡管加過后綴,先后變?yōu)镾R60i和SR60e,但聲音仍是花花綠綠的便攜耳機們所無法企及的。是的,聲音方面,SR60以其熱情、飽滿、鮮明的聲音,仍是我心目中聲音較好的低價位便攜耳機,盡管它的十年不變的復古外形完全沒有時尚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