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系統(tǒng)中,接地是保證各種音頻設備的正常工作,同時可以有效的抑制噪聲、防止干擾、保證設備電磁兼容性、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技術措施。正確的接地既可以有效的抑制設備受到干擾的影響,又可以有效的防止設備對外界的干擾;反之,錯誤的接地會引入嚴重的干擾,甚至使設備無法正常工作。
(一) 保護地
保護地是隨同三相五線制供電系統(tǒng)提供的,所謂三相五線即三根相線、一根工作零線、一根保護地線。
在三相四線制供電系統(tǒng)中,把零線的兩個作用分開,即一根線做工作零線(N),用另外一根線專做保護零線(PE),這樣的供電結線方式稱為三相五線制。
(二) 技術地
技術地是為音頻系統(tǒng)專門設計的接地系統(tǒng),其主要目的是有效的抑制噪聲、防止外界干擾源影響音頻設備的正常工作,保證音頻系統(tǒng)的穩(wěn)定與安全。
技術地使用獨立的接地電極,采用獨立接地方式。技術地以機房或子系統(tǒng)為單位進行星型連接,其接地電阻應小于1歐,系統(tǒng)中設備應處于全部浮地狀態(tài)。
(三)信號電纜屏蔽層的接地
屏蔽接地是為防止電磁感應而對音頻線的屏蔽金屬外皮、電子設備的金屬外殼、屏蔽罩等進行接地的一種防護措施。在所有接地中,屏蔽地較復雜。因為屏蔽本身既可防外界干擾,又可能通過它對外界構成干擾,而在設備內(nèi)各元器件之間也須防電磁干擾。
當浮地信號源與接地放大器連接時, 電纜屏蔽層接至放大器公共端是優(yōu)選方案。如果放大器輸入端浮地, 信號源接地, 同理可得, 電纜屏蔽層應接至信號源公共端。
信號饋線的屏蔽層如果要一端接地,則其接地的較優(yōu)方式一般是取信號傳輸線的末端接地。而對于平衡與非平衡端口之間的接地,則接地端就應選擇平衡的一端。一定要防止在屏蔽線的兩端接地而形成地環(huán)路,造成干擾。當兩端都是不平衡的連接時,如果傳輸距離較遠,較好使用平衡--不平衡轉換器或音頻隔離變壓器轉換為平衡式傳輸。
(四)信號接地
信號接地的原則是同一設備的信號輸入端地與信號輸出端地不能聯(lián)在一起,而應分開;前級(設備)的輸出地只有與后級(設備)的輸入地相連。否則,信號可能通過地線形成反饋,引起噪音。這在設備的測試中,信號地的連接尤其要引起注意。例如,同樣的調音臺,測試儀外殼接地與外殼不接地,指標就有區(qū)別。把接地的測試儀改為浮地,這種現(xiàn)象就沒有了。當全部設備都采用平衡接地時,若有某兩個設備之間的聯(lián)機等于或多余兩根時,只能有一根線兩端接地,其余的信號線只能單端接地。
接地是音頻系統(tǒng)中抑制噪聲和干擾的重要技術措施,但并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手段。
技術地的產(chǎn)生無疑是對音頻系統(tǒng)較直接的保護,避免了各種地的鋪設對系統(tǒng)地電位的影響,有效的保障了設備的安全及工作的穩(wěn)定。信號和屏蔽層的接地,也有效的抑制了共模干擾和電磁輻射干擾串入音頻信號中而引起的噪聲。作者認為可以將接地系統(tǒng)視為保障音頻系統(tǒng)安全工作,抑制噪聲及外界干擾的基礎,要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但同時也不能忽略其它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系統(tǒng)設備應選用性能指標好、抗干擾能力強的產(chǎn)品。設備的抗擾能力決定著噪聲的抑制能力,其抗擾能力受設備的電路、制造工藝及所用材料的制約。選用好設備其抗干擾能力強,但售價往往很高,但為了達到良好的效果,在經(jīng)濟許可的條件下,應盡可能地選購高檔的專業(yè)級產(chǎn)品。同樣道理,信號傳輸電纜線(包括線路上和設備連接使用的)也應選擇高質量的。對傳輸線路上使用的電纜采用帶有總屏蔽編制網(wǎng)的多股傳音電纜(選擇可傳6路平衡信號),每股內(nèi)仍有屏蔽網(wǎng),由于具有兩層屏蔽網(wǎng),起到兩層屏蔽的作用,即能更好地抑制外界的電磁干擾,也能抑制住自身對外界的影響。
其次各級子系統(tǒng)應連接干凈的電源供電。供電電源設計時,應設計單獨電源變壓器;無條件時可使用獨立一組電源供電,與空調、燈光等設備分開供電;或采用隔離電源變壓器等,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弱信號設備電源與強信號設備電源應分組連接。弱信號音源設備如CD、卡座、效果器、調音臺、壓縮限幅器和均衡器等同一組電源連接,強信號功率放大器與另一組電源連接,可以避免傳導方式的電源交流噪聲干擾。在電源干擾很嚴重的情況下,設備應分相連接。把小信號的設備和監(jiān)聽設備電源連在一起,選擇三相電源中交流聲干擾較小的一相接入,其余兩相接大信號功率放大器,可以降低來自電源的交流噪聲干擾。
噪聲通常無法徹底消除,但是如果使用者能合理地運用接地技術,并從設備、線路和電源本身做起,就可以將其造成的干擾減小的較小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