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世界面對新的問題,也改變了不少人的消費習慣。少出門,多上網,音響的網絡交流,多了很多視頻信息,各種深入淺出,濃縮精簡的技術分享,還有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的外觀和數(shù)據(jù)。了解這些參數(shù)對玩音響是否有幫助?我認為還是有一些的。以下就以傳統(tǒng)“3件頭”的音箱、功放和音源(CD或數(shù)播為多)為例,來說說這些參數(shù)。
首先是音箱的參數(shù),有靈敏度、功率、阻抗、頻響等等幾項。
①靈敏度:靈敏度是1W功率1m距離測試的輸出聲壓數(shù)值,單位是分貝(dB)。靈敏度每增加3dB,輸出的聲壓響度就大一倍。②功率:功率粗略分為額定功率和峰值功率,額定功率是指可以長期承受的功率,峰值功率是指瞬間承受的功率,很多音樂作品中比較爆棚的幾下音樂信號,瞬間功率都比較大。如果在峰值功率范圍內,通常都不會影響音箱的正常使用。靈敏度和功率兩者綜合決定了最da輸出聲壓,比如靈敏度83dB、功率100W的音箱,和88dB、功率100W的音箱,兩者最da輸出聲壓差別是很大的。③阻抗:音箱的阻抗參數(shù),主要是考慮和功放搭配的需要,F(xiàn)代音箱常見阻抗有4Ω,5Ω,6Ω和8Ω等。④頻響:音箱的頻響是指可以重播的頻率范圍,通俗介紹人耳可以聽到的音頻范圍是20Hz-20kHz,現(xiàn)代音箱通常高頻都突破20k,而低頻都難以達到20Hz,在標注的頻響數(shù)值內,我們還需要注意看一個頻響標注的幅度數(shù)值,就是在±多少dB內的頻響數(shù)值。比如一對音箱的頻響是50Hz-30k±3dB和另外一對50Hz-30k±10dB的,我們“可聽”的頻率信息是非常不同的。其次是功放參數(shù),主要有輸出功率、負載阻抗、頻響、信噪比、失真等等幾項。①輸出功率:輸出功率的標注,通常和負載阻抗相關,比如100W/8Ω,200W/4Ω等。指的是在連接8Ω音箱的時候,功放輸出功率是100W,也就是通常情況下,阻抗不同,輸出功率不同。②負載阻抗:功放標注的阻抗數(shù)值通常是指功放在可以正常使用范圍的數(shù)值,常見有8Ω、4Ω、2Ω等,一般可以連接低阻抗的功放,輸出電流都比較大,電源余量也比較足。如果連接低于功放標注阻抗數(shù)值的音箱,功放會容易發(fā)熱保護,甚至燒毀。③頻響:現(xiàn)代功放的頻響基本都能覆蓋人耳所能聽到的音頻范圍20Hz-20kHz,而且很多高級功放都超出這范圍,10Hz-30kHz頻響的功放,市面上也不難找。但是不是數(shù)值越寬越好,比如功放可以做到直流放大,也就是0Hz,但是動圈式喇叭,一旦有直流信號,就容易“煙花”。高頻段也非越高越好,太高的頻寬容易引入干擾和影響穩(wěn)定性。④信噪比:信噪比是反應功放“安靜”程度的指標,信噪比越高,音樂背景越安靜。⑤失真:失真是反映經過功放放大后相對輸入信號的變化,我們希望功放失真為0,也就是只放大了信號,信號沒有“變形”。當然失真也有很多細分,瞬態(tài)失真,頻響失真,互調失真,諧波失真等……而且在不同功率輸出下,失真數(shù)值都有變化,通常隨功率增大,溫度上升的狀態(tài),失真也會增加。 音源部分,CD機和數(shù)播等通常更多的是宣傳標榜使用的機芯和芯片型號,因為其頻響、動態(tài)范圍、左右聲道分離度、信噪比、THD等參數(shù)都做得“比較好看”了。 我們看音響的常見參數(shù),大概有個了解后,都要聽聽聲音效果,感受一下高級音響重現(xiàn)音樂的能力。聽聲音,比看參數(shù),更加抽象,當中有每個人對聲音的感受,對不同音樂作品的認識和理解的綜合體現(xiàn)。通常好的音響器材都有“偏向”,這個取決于每個音響品牌對音樂的理解。就好比每個人性格不盡相同,但是有“分類”一樣,溫柔,活潑,細心,穩(wěn)重等……如果是對音樂有一定的品味基礎,帶著自己熟悉的音樂作品曲目去試聽音響器材,通常比較容易找得到合適自己感覺的。不同的音樂作品對不同的音響器材表達能力要求是不一樣的,而且音響也不是喇叭越多越好,喇叭越大越好,功率越大越好。喇叭大了,細節(jié)反應可能更慢。喇叭多了,各個喇叭的同步性也會變差……什么音響是ding級音響?合適自己的,屬于自己的,就是ding級音響!多從自身感受去聆聽感受,細心客觀分析音響參數(shù)的意義,就可以更容易找到屬于自己的ding級音響。
|